2021年以来,365bat提现_bus365_365app最新版安卓下载洛阳市认真落实省委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部署要求,牢牢坚持富民导向,创新提出具有洛阳特色的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研究出台“2+7”政策体系暨配套文件,建立健全“一组五专班两专项五个督导组”的工作架构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观摩、一年一总结”的推进机制,并在实践中持续深化,从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牛羊特色产业发展、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拓展提升等“小切口”破题,推动各项工作越抓越具体、越抓越深入、越抓越有效,河洛大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去年以来,洛阳市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便民服务融合化和组织共建队伍融合、资源共享空间融合、服务共联功能融合的“三化三融合”原则,分类分批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施不断完善,提升拓展“7+N”服务功能,切实将服务送到百姓心窝里、实事办到百姓心坎里。
完善功能,着力打造基层治理主阵地
党群服务中心是近距离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其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强不强,直接关联着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对此,洛阳市在充分发挥农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政治功能、治理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引领群众,不断强化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打造集融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围绕增强服务功能,以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整合便民服务、文明实践、技能培训、日间照料、托幼、卫生健康、农村综合服务等7项基本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增加电商直播、旅游服务等特色服务,着力构建“7+N”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体育、养老、托幼、健康、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进村,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公共服务。
围绕优化服务方式,扎实开展送戏、送医、送教下乡等活动,着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服务信息公开机制,建立服务事项清单、一周活动预告等制度,及时向群众公开服务事项和活动安排等,方便群众参与并接受群众监督;聚焦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小事”,实施帮就医、帮咨询、帮购物、帮打扫、帮跑腿“五帮”行动,以更加便民惠民的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优化布局,着力推动服务群众高质量
“有的地方规划布局不合理,选址偏僻、人口较少、交通不便,建起来但是没人用。有的地方机构设置不规范,重建设轻管理,运营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到位,建得好但是没管好……”谈及以往党群服务中心布局与建设,部分基层干部提出了一些意见。
对此,洛阳市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原则,因地制宜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推动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优化提升,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同时压减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区域、扩大服务区域,不设村干部办公室和专门的办公场所,除小部分兼具服务和集中办公功能的区域外,其余场地均用于服务党员和群众,既实现有限空间内服务功能最大化,又有效促进村干部走出办公室到群众中开展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对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亲民化”改造,开展“拆窗口”“去柜台”行动,变隔离式、行政化的窗口柜台为开放式、无障碍的交流服务空间,在面对面、零距离服务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采取“一室多用”“错时使用”等方式,推动相关服务平台叠合、功能融合,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在有限空间内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建强组织,着力形成凝聚群众新纽带
近年来,洛阳市围绕有效组织动员群众,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强群众自治组织、自乐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三自”组织,并将党组织嵌入其中,引领“三自”组织成为党组织广泛凝聚群众的桥梁纽带。
依托村民议事厅、乡风文明评议工作站、综治中心、乡贤会客厅等平台,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技能培训中心等平台,培育孵化文艺、体育、科技等群众自乐组织;依托志愿者服务站、志愿服务岗位等平台,建立志愿服务组织。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将党组织嵌入“三自”组织,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三自”组织健康发展,通过“三自”组织更好地把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将党员干部、致富能手、返乡乡贤特别是年轻人吸纳到“三自”组织,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三自”组织。
同时,依托“三自”组织,常态化开展村内大事协商、矛盾纠纷调解、道德模范评选等自治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开展扶弱济困、环保清洁、治安维稳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村民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创新机制,着力实现工作运行长效化
去年以来,洛阳市坚持深化放权赋能改革,县、乡、村三级联动,下放部分行政服务事项到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党团组织关系接转等业务办理不出村;对不能在村办理的业务,建立代办帮办制度,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干部担任代办员,实行定期受理、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推动资源下沉,建立健全县级干部包乡联村、乡镇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乡镇工作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入村办理下放业务,推动人向基层走;通过财政拨款、党费返还、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推动资金向基层投;组织行业部门围绕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经费保障、人才服务等方面出台具体支持政策,推动政策向基层倾斜,有力保障党群服务中心长效运行。
创新运营模式,在日间照料、托幼服务、技能培训、便民超市和电商物流等领域,运用市场手段引入专业机构或发动乡贤参与运营,探索“公建民营”“场地换服务”“收益共享”等“公益+市场化”运营模式,以经营性收入弥补公益性支出,既让群众享受到更多质优价廉的服务,又减轻党群服务中心日常运行经济压力。
建立激励机制,将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作为“五星支部”创建重要考核内容,将工作成效与资金奖励、评优评先、干部选用挂钩,引导基层建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对自乐、志愿等群众组织,通过补助活动经费、提供专业指导、评选优秀社团、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奖品等方式给予支持,推动各类群众性活动蓬勃开展。
通过持续完善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着力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群众愿去想去的服务中心、活动中心、交流中心,实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事情好办,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截至2022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均达到“四有”标准,具备“七有”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632个,成功创建“五星”支部的村(社区)41个。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技能培训中心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记者 陈显萍)
责任编辑: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