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at提现_bus365_365app最新版安卓下载

        365bat提现_bus365_365app最新版安卓下载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zwemfun.com 时间:2021-09-28 07:16 来源:河南日报

        9月27日,沁阳市柏香镇肖寺村村民在抢收玉米,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杨帆 摄)

        9月26日,在罗山县一号旅游公路旁,一片片由绿色、黄色、紫色等不同色彩交织而成的创意稻田,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观赏。(郝光 摄)

          金秋九月,五谷飘香。丰收季偏逢阴雨天,农作物秋收秋种需要注意啥?

          我省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45%,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对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至关重要。

          “这两天我去了豫南的淅川、邓州和豫北的安阳县、淇县等地,部分地块还有很多积水,农业机械不能下地作业,严重影响秋作物收获腾茬,也给小麦适时播种带来了困难。各地要组织动员农民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期及时抢收玉米、花生等秋作物,能快收一亩是一亩,能多收一棵是一棵。”9月27日,人称“郭小麦”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在家坐不住,又下地了。

          秋作物收完后要抓紧晾晒。“如果预报有阴雨天气,政府要组织种粮大户使用烘干设备帮助农民把抢收回来的秋作物及时烘干,以防发霉变质,要不然已经成熟快要到手的粮食烂在地里,就太可惜了。”郭天财说。

          省农业农村厅此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开展订单作业,开展粮食机收“减损”行动,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和花生机械化收获,提高机收水平。做好已收获作物晾晒工作,增加烘干机械,开展烘干作业,防止霉变。

          秋收连着秋种,今年雨水偏多,对小麦播种有影响吗?

          “肯定有影响。”郭天财表示,连续的阴雨天气,蓄滞洪区、非蓄滞洪区的地势低洼地区以及土壤黏重渗水比较慢的地区非常容易积水。有积水的地方要抓紧组织挖沟排水,没有明水但土壤含水量大的地方要开沟散墒,没有积水且土壤墒情适宜的地方要及时耕翻播种,确保不误农时,种足种好小麦。

          “目前,安阳、新乡、鹤壁等地,地里积水还比较多,一部分地区肯定要推迟播期。”不过在郭天财看来,晚播也有补救的办法,多策并举,晚播小麦也会有个好收成。

          以种补晚。当播期超过适宜播期后,可以把豫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半冬性品种更换为耐迟播早熟的弱春性品种。

          以好补晚。“不能一晚就急、一晚就粗耕滥种,要适当浅播,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越是晚播的小麦越要做到精细整地,高质量播种。”郭天财说。

          以密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每迟播2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株左右。

          以肥补晚。增施肥料,适当增加施肥量,氮、磷、钾平衡施肥,肥力偏低麦田适当提高前期速效养分比例。

          郭天财说,各地特别是豫北地区一定要及早做好晚播小麦的应对预案,确保今年麦播面积不减少,麦播质量不降低,为明年夏粮丰产打好基础。

          日前,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制定了2021年麦播技术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抓好深耕耙压、品种布局、科学施肥、种子包衣、适期适量播种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在确保种植面积基础上种足小麦的同时,更要优化品种布局,种好小麦。指导意见提出,北部麦区重点发展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中南部麦区重点发展优质中强筋和中筋小麦,东部麦区选用春季发育稳健、抗寒、抗倒的半冬性品种为主,南部麦区主要选用耐湿、耐渍、赤霉病轻及熟期较早的品种;豫西旱作麦区主要选用节水耐旱性强、抗逆稳产性好的品种;沿淮稻茬区域重点发展优质弱筋小麦。

          “麦播是夏粮生产也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头阵’,这个头开好了,来年粮食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就有了基础。”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易玉林说。(记者 刘晓波)

        责任编辑:陈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